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美食推荐

从一杯屠苏酒到一碗预制菜年夜饭中的“食”代变迁

2024-02-11 本站作者 【 字体:

  过年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持久而盛大的仪式。一年又一年,每至年关,家家户户都开始为了迎接新岁忙碌起来,年夜饭则是过年的高潮章回,期待值高、准备时间长,不仅蕴含了家庭成员耕耘一年后的收获与希望,也浸润了阖家团圆、幸福美满的内涵与守望。

  从古至今,时间流逝不会变,团圆之情不会变,但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春节将至,餐馆的年夜饭预订异常火爆,一些消费者也已开始购买食材,准备在家里做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与往年不同的是,无论是在餐馆还是在家中,预制菜都在“抢占”年夜饭的餐桌。

  今年,各大电商平台和超市都推出了各式各样的预制菜产品。京东提供的数据显示,自年货节开始以来,围绕年夜饭场景的以佛跳墙为代表的“海鲜菜肴”以及“肉禽菜肴”“预制菜肴礼盒/套餐”等销售呈现迅猛增长。

从一杯屠苏酒到一碗预制菜年夜饭中的“食”代变迁(图1)

  ▲2023年3月24日,观众在北京举行的第47届中国北京国际礼品、赠品及家庭用品展览会上等待品尝预制菜“佛跳墙”。(图片来自中新社)

  分析认为,消费者对年夜饭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便利性和可寄送性成为今年消费者对年夜饭的主要需求。而随着颜值经济的崛起和短视频社交的流行,现在预制菜年夜饭注重既好吃又好看。有些年夜饭不但细化了复热顺序,还为消费者准备了“摆盘说明”,复原菜品口味的同时也能复原出它的“颜值”,过年好出片。

  然而,也有一些消费者表示,平时吃些预制菜也就算了,年夜饭吃预制菜无法接受,感觉少了“年味”,“一家子一起做饭也是过年的一部分。”

  相比平日的一日三餐,年夜饭承载着深厚的家庭情感和文化意义。此时吃不吃预制菜,不仅关乎个人的消费选择,更映射出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

  许多人认为,亲手准备年夜饭是对家人爱意的表达,每一道菜都蕴含着对团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工业化的预制菜缺少家的味道和温情,尤其是长辈们,更愿意从逛大集、买食材开始筹备年夜饭,享受烹饪过程中的乐趣和家庭互动。

  西晋名将周处在《风土志》中记载:“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由此可推断,“别岁”即为今日年夜饭的雏形。家人聚坐一桌,共享年夜饭,举杯祝福,守夜等过年情景一一呈现,与当今并无二致。可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已形成了过年团聚、吃年夜饭、饮酒、守岁等习俗。

从一杯屠苏酒到一碗预制菜年夜饭中的“食”代变迁(图2)

  ▲2月1日,福建福州,市民在商铺选购春节饰品。随着龙年春节临近,市民纷纷开始购节饰品,置办各种年货,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图片来自中新社)

  而在唐宋时期,食物已与过年有了深刻的联系,并充分诠释了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价值观。《酌中志》中所记载,“正月初一五更起……饮柏椒酒,吃水点心。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贺新年也。”

  到了明清时代,年夜饭的团圆意味更加凸显,整体格局愈发近似于今天我们所说的年夜饭。“年夜饭”一词最早出现在清代嘉庆和道光年间顾禄的《清嘉录》中:“除夕夜,家家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话,名曰‘年夜饭’,俗称‘合家欢’。”

  自古以来的家宴传统,使得在家吃年夜饭仍然是多数家庭的首选。每逢过年,“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也成为了常态。那么古人年夜饭餐桌上都有什么菜?

  将时间退回到两千年前,那时晋朝人的年夜饭相较于我们想象的要简陋许多。在他们的年夜饭中,少不了一种特殊的酒——屠苏酒。其中,“屠”指的是割取,而“苏”则是指腐草。他们将割取的腐草用作药材来泡制酒,在过年时与家人分享,以防止在寒冷季节生病。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尚挣扎在温饱线,那时的年夜饭不过清汤杂粮就一杯酒,却也难掩温情。

  在唐宋时期,饮酒,吃五辛盘、胶牙饧,再进桃汤、蓝尾等成为除夕年夜饭桌上的一种习俗。喝酒是年夜饭中第一道“工序”,酒的种类除了屠苏酒,还包括椒酒、柏酒等。

  明清时期,根据清宫膳食档案记载,乾隆四十九年除夕夜,宫里一共准备了63道冷菜热菜,12种点心包子,以及各式各样的南北小菜。大宴菜点由外到里分成八路,还有两副雕漆果盒、四座苏糕、鲍螺等果品、面食。大菜之外还有果八品,以及、小点心、炉食、敖尔布哈、鸭子馅包子、米面点心等小吃,以及四品南北小菜。这一典型的满汉全席将年夜饭的重点从“饭”转移到“菜”上,也给后来中国民间的年夜饭铺陈了丰盛、绚丽的底色。

从一杯屠苏酒到一碗预制菜年夜饭中的“食”代变迁(图3)

  ▲2月3日,酱货店主把酱鸭挂上货架准备售卖。春节临近,位于浙江杭州南宋皇城区域的大马弄年味浓厚,许多市民前来采买年货。(图片来自中新社)

  而后,宫廷盛宴的文化氛围也逐渐传入普通百姓家。“乌衣巷”中的人们也开始效仿贵族阶层,过年时希望能享用一些美味。在没有冷藏冷冻技术的古代,为了防止囤积的食物变质,腊肠、熏肉、酱鸭、腌鸡,乃至泡菜、酱菜,在这一阶段飞速发展,并成为年夜饭的重要传统和底色。

  从大家团坐饮酒祝词到成为年度盛宴,年夜饭经历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并见证了南北饮食流变、经济社会变迁、多民族融合等。年夜饭一直在变,变化背后是年节吃食的演化更替,是科技发展、思想跃迁,不变的却是中国人镌刻于生命中的亲情轮回和跨越民族地域的文化记忆。

  因此,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只要一家人团聚桌旁,叙说来年,那么年夜饭吃什么都很香!

阅读全文
id_1广告位-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