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英雄叙事与生活日常

2023-11-29 本站作者 【 字体:

  吴洲星的《等你回家》是一部以时代楷模张劼的英雄事迹为素材创作的长篇小说,坦白讲,从新闻到小说的转化,对于写作者而言并非易事。读完《等你回家》,我以为,在英雄形象的塑造和生活日常(包含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的再现上,作者作出了颇有成效的尝试。

  具体说来,蒋小船的爷爷、爸爸、弟弟都承担着英雄叙事的使命,英雄在《等你回家》中是以一种血缘论或曰家族式传统的形态存在着:爷爷和爸爸的警察身份,以及蒋小旦的警察梦,相应地构成着英雄叙事的过去式、现在时、未来时的三种形态。此外,在英雄叙事之外,校园生活叙事也是一条极其重要的线索,“家长会”的设置让二者产生了交集,英雄楷模的教化功能也由两次家长会得以实现。家庭生活则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家庭结构的稳定性无疑支撑着英雄叙事的终极回归——走向家庭的英雄才是真实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英雄叙事与生活日常

  英雄形象的塑造是《等你回家》的叙事内驱力。第一次家长会,因为爸爸临时有公务,爷爷在校长的陪同下来参加蒋小船的家长会。随着校长的讲述和爷爷为救小学生与歹徒搏斗被捅二十多刀的行为的“揭秘”,爷爷完成了一个过去式的英雄重述过程。而于蒋小船的爸爸而言,他的英雄叙事是现在时的,铁头就是间接的见证者,铁头的忏悔心理是蒋小船爸爸英雄叙事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来看,英雄叙事又缓解了蒋小船与铁头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促使铁头从“施暴者”向“行善者”的角色演变。值得注意的是,在蒋小船爸爸的身上,身体叙事是无法绕过去的话题:从蒋小船同学杜美琪看到照片后的粉丝崇拜,到蒋小旦见到受伤害父亲被烧伤的身体时的陌生感与恐惧感,以及蒋小船爸爸克服心理问题,将受伤的身体展示在众人的面前,身体叙事一直贯穿在小说情节推进的进程之中。被烧伤的身体是蒋小船爸爸的荣誉证,镌刻着他为了群众安全奋不顾身敢于献身的英雄事迹,也是同学们完成观看与提升精神品质的身边“教科书”。

英雄叙事与生活日常

  在校园生活中,蒋小船与铁头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是作者叙述的重点之一。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冲突源自刘石对蒋小旦的欺负,身为姐姐,蒋小船在替弟弟撑腰出气的同时,引来了刘石哥哥铁头的威胁与恫吓。铁头成为困扰在蒋小船心头的一道阴影,在潜移默化中干扰着她的生活。一个鲜明的例子是,蒋小船在运动会即将赢得比赛胜利的紧要关头,因铁头的恶作剧输掉了比赛,还招致了同学们的不解与嘲讽。后来,铁头因留级转到了蒋小船所在的班级,二者的冲突更加集中了。幸亏李特的出现,才时不时缓解了蒋小船的精神焦虑。在《等你回家》中,蒋小船的爸爸给她讲述了他的同学赵大春,这个和铁头相似的学生,在蒋小船爸爸的以德报怨下,终于与同学们和谐相处了。值得注意的是,蒋小船爸爸与赵大春的矛盾,是通过当事人自身的努力来实现和解的,而蒋小船与铁头之间的纠葛,则是蒋小船爸爸的英雄行为发挥了作用:一方面,铁头的爷爷住在蒋小船爸爸救火的那个小区,蒋小船爸爸的壮举拯救了铁头爷爷的生命;另一方面,蒋小船爷爷与爸爸的警察身份,以及在同学们心目中的良好口碑,也在无形中诱导着铁头“弃恶从善”。忏悔心理机制发挥作用了,铁头在一次过马路中推开蒋小船姐弟俩,以免他们被车撞伤的行为,就是明证。但是,我以为,在小学生发生矛盾冲突之时,孩子家长和学校老师的介入和引导是必要的,问题解决的根本还得依赖小学生自己,唯有如此,学生个体才能真正实现心理平衡。

英雄叙事与生活日常

  除去英雄形象的建构和学生矛盾冲突的呈现之外,我觉得《等你回家》最感人的部分就在于家庭生活部分的书写了,这也是这部小说的落脚点。蒋小船一家人去上海探望病中的爸爸,来自爸爸同事的关怀、妈妈的悉心照顾、爷爷奶奶的呵护,尤其是蒋小船、蒋小旦与爸爸之间默契的“小猪佩奇”的游戏,无不让人为之动容。对于英雄而言,英雄背后的家庭所承受的伤痛和困难,不是“英雄”两个字就可以掩盖的,那种下班后的耐心等候,以及深夜紧急电话带来的精神压力,只有当事者才深知其中滋味。在时间流逝中,随着苦难与意外伤痛的侵袭,因亲情维系的家庭生活,更显示出其超稳定的内在结构与超紧密的内在关联。在我看来,《等你回家》也是一次强有力的对家庭的回归与呼唤。家是每一个人的心灵港湾,而“等你回家”既是一份生活的期待,更是一份庄重的承诺与责任。(周聪)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阅读全文
id_1广告位-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