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地方特产

10652!欢迎报考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类专业

2024-04-22 本站作者 【 字体:

  新闻传播学院拥有重庆市首家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重庆市级一流专业,1个国际新闻与传播校级实验班;建有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重庆市级一流课程;凝练出“政治引领、三全育人、新法双修、国际视野、务实教育”五大人才培养特色;建成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留学生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格局。新闻传播学科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先后获评市“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学科。学院拥有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政府机关、行业协会以及从中央到地方的100余家媒体、制作机构等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联系。

  新闻传播学类实行大类招生,第四学期专业分流为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四个专业。

  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新闻学专业于1994年由原国家教委批准设立,1995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该专业是我国法科大学里开设的第一个,也是重庆市第一个新闻学专业,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以法治新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特色新闻学专业。2007年,获评重庆市新闻传播类唯一特色专业;2010年,新闻传播学院被确立为教育部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新闻传播学院成为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点;2018年,新闻学专业成为重庆市首批一流专业,2019年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新闻传播学科于2003年获得新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05年获得传播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成为重庆市最早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新闻传播学科。2018年,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全国法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也实现了重庆市新闻传播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

  本专业依托学校法学学科优势,提出“主新辅法”的培养模式,形成新闻学和法学相结合的独特学科交叉优势,并整合了法学、哲学、文学、政治学等学科资源,形成“媒介视野、法律正义、社会责任”三者并重的教育特色。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中增加法学相关课程的比重,着力培养学生新闻法治理论素养、法治新闻写作、法治新闻与新媒体、法治新闻宣传等多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辅修本校法学第二学位,进行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法律人具有的正义职责和全心全意服务社会大众的精神。

  本专业发挥师资优势,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成为本专业的一大特色。一是依托本专业建设了“国际新闻与传播”校级实验班;二是本专业教师1/3以上具有海外学习和访学背景,具备多种外语优势,借助双语教学,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三是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国际新闻、跨文化传播等双语课程,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视野看待新闻事实,在对比教学中坚持马列主义新闻观。四是开展多项跨国采写实践活动,并和多所国外知名大学长期保持合作关系,通过相互委派学生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本专业依托与法学的学科交叉优势,着力培养既懂新闻又懂法律的复合型特色人才。新闻学专业作为全国第一个以“法治新闻”为特色的本科专业,充分依托法学学科优势,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发挥学院师资优势,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加强实践实训培养方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本专业教学基于大量采购实验、实训设备,能够实现采、写、编、发于一体的教学实训平台,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本专业拥有遍布全国的实习基地30多个,包括中央电视台法治频道、重庆广播电视集团、《西藏日报》社等,满足了学生专业实习的需求。2015年,本专业创新性地提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蓝鲸计划”,探索出一条融媒体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强力推动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同年“蓝鲸计划”入选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2018年,学校与重庆日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融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格局。本专业的特色课程——“大篷车课堂”由专任教师带领学生到国内外进行实地采访和实习,引导学生用双脚、双眼寻找真相,并用自己的所思所想去解构当代媒体和学界关于生活在亚洲边地上的人的“神话”。

  本专业主要在主流媒体及其他新闻媒体、网络媒体、报社、期刊社、通讯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等单位从事记者、编辑、管理、技术等工作;在党政机关、公检法司、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管理等工作;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工作机构从事教学、研究、管理工作。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突出,广受各单位的欢迎。

  国家级一流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设立于2005年,同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专业依托于重庆市唯一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优势,广播电视学科与政府机关、行业协会以及从中央到地方的上百家媒体、制作机构等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联系,于2010年获批成为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适应新媒体时代社会对广播电视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以传媒产业需求为导向,突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领域界限,培养拥有多重学科视野,能够胜任各种媒介形态下的节目策划与运营,同时具备采访、写作、导演、编排、拍摄、编辑等多种实践操作能力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2019年,广播电视学专业获得重庆市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广播电视学专业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广电+法学”。本专业依托法学的学科优势,提出“广电+法学”的培养模式,形成广播电视学和法学相结合的独特学科交叉优势,并整合了法学、哲学、文学、政治学等学科资源,形成“媒介视野、法律正义、社会责任”三者并重的教育特色,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中增加法学相关课程的比重,着力培养学生广播电视法治理论素养、法治新闻写作、法治新闻与新媒体、法治新闻宣传等多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辅修本校法学第二学位,进行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广播电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法律人具有的正义职责和全心全意服务社会大众的精神。

  强化视听实务技能。视听传播是当前信息化时代中的主要传播方式,而广播电视技能则是视听传播的核心。本专业尤其注重学生实务技能的训练,采取了实务导师+专业教师的教学方式,“双师同堂”提升教学“实战性”,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端广电专业人才,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广播电视学专业立足务实教育的办学特色,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请广电实务界业务精英作为学校兼职教师,来校承担实务教学任务,实行双师同堂。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广电专业通过组建实务导师团队,实行“实务导师+专业教师”的双师形式,进一步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战性”。

  国际视野。本专业发挥师资优势,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成为本专业的一大特色。一是在师资引进和培养上,本专业教师1/3以上具有海外学习和访学背景,具备多种外语优势,借助双语教学,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二是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国际新闻、跨文化传播等双语课程,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视野看待新闻事实,在对比教学中坚持马列主义新闻观。三是实践教学和国际交流方面,本专业开展多项跨国采写实践活动,并和多所国外知名大学长期保持合作关系,通过相互委派学生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多层次化:卓越法律新闻人才的培养——传媒内容生产者+传媒行业管理者+传媒政策制定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法学知识+专业实践技能,为多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全行业化:视听传播+全媒思维。视听传播是未来传播的重要形式,以全媒型思维+视听传播技能进行专业培养。

  大视野:未来化+国际化。联合我校人工智能法学院,依托虚拟仿真实验室,推进人工智能+国际化人才培养。

  广播电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稳定,就业流向多元,就业质量高。就业方向主要在主流媒体及其他新闻媒体、网络媒体、报社、期刊社、通讯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中从事记者、编辑、管理、技术等工作;在党政机关、公检法司、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管理等相关工作;在文化传媒机构等从事新闻采编、内容传播、策划管理等工作;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工作机构从事教学、研究、管理工作。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突出,广受各单位的欢迎。

  国家级一流专业。传播学于2007年由教育部批准设立,2008年面向全国招生。2016年,传播学专业与政治管理专业联合成功申报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舆情传播与风险管理群;2017年,又联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哲学专业成功申报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马克思主义传播人才培养特色专业群。2019年成为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作为致力于理解人类传播活动及其影响的学科,其范畴涵盖从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国际、乃至全球等尺度层面,以及口传、视觉、印刷媒介、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技术界面中的各种传播现象。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本专业的学习将为复合型人才的成长奠定重要基础。

  本专业必修课主要有新闻传播学大类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摄影、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国新闻传播史、广播电视概论、网络与新媒体概论),专业必修课程包括舆论学、公共关系学、大众传播史、调查软件与应用、传播心理学、新闻传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受众与视听率分析、危机传播等。

  专业聚焦新媒体传播、区域传播、城市传播、品牌传播、危机传播、文化传播等社会发展需要的市场导向和空间,顺应媒介融合的全球化时代需求,培养具备传播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掌握传媒法规与媒介技术,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优良职业道德、能胜任媒体及相关文化产业组织的经营管理、政府公共传播、企业传播策划与广告等工作的复合型、精专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借助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面向新世纪、走向国际化的传播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中,非常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本专业以传播学为依托,与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等学科相交叉,培养复合型传播人才。

  注重调查方法和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传播人才。传播学专业开设了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调查软件与应用等课程,同时配备了大量实验、实训设备,建设了云实践平台,培养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和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

  培养国际视野,打造国际化人才培育特色。传播学专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等十余家学术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使本专业学术更具有国际视野。

  本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在主流媒体及其他新闻媒体、网络媒体、报社、期刊社、通讯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中从事媒介运营、内容生产等工作;在党政机关、公检法司、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管理等相关工作;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工作机构从事教学、研究、管理工作。

  本专业就业面向广泛,毕业前景良好,专业主要培养传播学和法学及“互联网+”的复合型人才,能在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及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媒介市场研究、传播效果分析、受众调查、公共关系等的实用型和通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重庆市一流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新闻传播类新专业。在新媒体、新技术给新闻传播行业及整个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背景下,顺应媒介转型和媒体融合趋势,对接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2.0,突出体现新文科建设精神,以综合性和交叉性为特色,是“文”和“理”的结合、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数字制作与文化创意的结合、内容生产与运营管理的结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于2018年设立并面向全国招生,培养既懂新闻传播又懂互联网和法律,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新媒体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2019年,学院与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华龙网联合成立融媒体学院,本专业部分实践性强的课程与华龙网联合开发并授课,围绕提升全面素养和适应未来新媒体社会人才需求创新培养体系,推出“蓝鲸计划”等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为学生搭建孵化平台,鼓励学生在网络与新媒体平台创新及创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互联网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系统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基本的全媒体业务技能和网络传播技术,具备良好的网络与新媒体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新媒体人才。以融媒体理论与技能学习及其实践创新为特色,以新媒体的策划与运营、网络产品的设计与生产、网络舆情实务等为核心,具体培养内容包括融合新闻采编实务,数字产品内容策划、设计、研发、推广与运营,新媒体舆论环境下的公共传播,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培养适应媒体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司企业等团体组织急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宽口径、复合型信息传播、管理运营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一方面重在人才的创新性、技术性、实践性,一方面又需要知识体系和能力的综合性、多元化。新媒体本身就意味着本专业设置就是一个开放的学科体系,融合最新成果,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发展理论与技术,随着全球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演进,培养相应的厚基础、宽视野、懂技术、强能力的创新复合型人才成为亟需。

  本专业在课程安排上的特色在于,既注重文化、文学、写作、演说、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等基础课程与应用,又有在国内创新的说服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同时系统学习新闻传播学大类核心专业课程,并强化专业实践,培养在具备人文社科和新闻传播学较好的综合素养基础上,深刻领会网络传播与新媒体特点,掌握现代新闻传播全媒体技能,与未来媒体发展需求有效对接。

  从全国法科大学中第一个新闻学专业到如今全国法科大学以及重庆市第一个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稳健,人才培养特色鲜明。依托学校办学优势和业界实践平台,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既懂新闻传播又懂法律,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新媒体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以“媒介视野·法律正义·社会责任”的理念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和人文基础又有较强的新媒体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学生在具备通过前沿信息技术创意信息及互动传播的实践能力的同时,打造较为深厚的文化与文字功底、中外文表达能力以及跨学科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等人文底蕴。

  与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等十余家国内外大学及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的著名高校交换学生,在全球化时代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网络与新媒体人才。

  与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华龙网联合成立融媒体学院,本专业实践性强的课程与华龙网联合开发并授课,配备数字媒体制作实验室,建设了云实践平台、多种校内新媒体平台和创新孵化平台,引领学生实践与创新。与此同时,通过“大篷车课堂”,带领学生深入“一带一路”国家采访;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猪八戒网等国内有广泛影响的媒体机构合作推出“蓝鲸计划”,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双向选择进入业界一线,由实务导师一对一指导,以业界需求制定培养方案与校内培养方案互补,校网联合打造理论与实务能力有机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毕业后可在新闻网站、各级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传媒集团等新闻单位、网络媒体、各级企事业的信息化管理宣传部门、文化传播公司、广告公司、各企业的新媒体部门等,从事相关新闻传播、媒介运营、数据分析、融媒体技术等工作,以及电子商务、广告、宣传、教学科研等相关领域工作。同时学院为学生搭建孵化平台,鼓励学生在网络与新媒体平台创新创业。

阅读全文
id_1广告位-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