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用自己拍的图竟被索赔!视觉中国怎么把“维权”做成了“生意”

2024-03-11 本站作者 【 字体:

  8月15日,国内一位知名摄影师戴建峰称,微信公众号使用了自己的摄影作品,却接到视觉中国的维权电话。他百思不得其解,自己从未和视觉中国合作,也没有将图片传过其图库,怎么图片版权就成了视觉中国的,还被要求赔偿损失。

  早在2019年,视觉中国就因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纳入其版权图库被大范围声讨。随后,又因把国徽、国旗等图片标注版权所有,被多家权威媒体点名批评。

  多次陷入版权漩涡的视觉中国,到底是在合法维护平台和摄影师的著作权利,还是打着“维权”的名义“捞钱”?

  据视觉中国2022年年报透露,该公司目前提供4亿张图片、3000万条视频和35万首音乐等可销售的各类素材,是全球最大的同类数字版权内容平台之一。

  其收入结构,主要包括图片授权收费、广告收入、会员订阅服务和视觉内容与服务。年报显示,2022全年实现营收6.98亿元,其中视觉内容与服务实现营收6.96亿元,占营收比例达到99.74%。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意味着,视觉中国的主要营收来自买版权、卖版权以及版权维护。

  买卖版权,指视觉中国与一些图片平台和摄影师合作,形成销售代理的关系。签约后,摄影师创作的作品会放到视觉中国平台来销售,而销售所得的钱一般分成三七式、四六式或五五式,平台拿的一般比摄影师多。

  版权维护方面,视觉中国也一直被诟病把“维权”当“销售”。2017年,视觉中国研发了“鹰眼”系统,这套系统利用全网爬虫、自动图像比对、授权比对自动生成报告等技术,能自动处理约200万/天以上的数据,追踪并提供授权管理分析、在线侵权证据保全等一站式的版权保护服务。

  业内人士指出,如此精准的追踪系统为视觉中国的“钓鱼式”商业模式提供了温床。

  所谓“钓鱼模式”,指视觉中国在各大网站放出图片让用户免费使用,然后根据系统找到侵权人进行维权要求赔偿或充会员。

  采访中,潮新闻记者了解到不少企业收到过视觉中国的质疑函和律师函,他们被告知图片侵权,之前售卖几十元一张的图片,却被索赔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赔偿。

  一名自媒体企业员工向记者表示,视觉公司“爬”到的侵权图片都是好几年前他们发布的文章图片,一要求赔偿,就动辄涉及上百张。

  此前,海宁一家医院就因在官方微信中使用了10张图片,被视觉中国旗下公司以侵权为由告上了法庭,索赔4.2万元。

  此外,个人也遭遇过视觉中国的“维权”。网友小林告诉潮新闻记者,自己只是在公众号转发了下别的公众号的文章,就被视觉中国告知侵权。

  “他们说因为我转发的文章违规使用了他们的图片,我转发了那么我也就侵权了。”小林说,对方当时给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办理网站会员,视觉中国就不再追责,二是直接按照张数来赔钱,300元一张。

  视觉中国2022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及子公司被诉/被申请仲裁有17起,涉案金额1497.45万元,公司及子公司起诉/申请仲裁则有72起,涉案金额2301.03万元。

  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的李文锐律师认为,一般来说图片网站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获得相关图片的授权,包括对他人使用该图片收取一定费用的权利。因此,视觉中国刚开始回应时自认为列出的照片授权链路并没有问题。但按照摄影师所披露的信息,Getty Images图片公司无权将其作品再次转授。这也就是说,视觉中国相应的也无权进行图片销售和维权,其行为侵犯了摄影师的著作权。

  近年来,诸如此类侵犯著作权的案件数量连年增长。对此,李文锐律师强调,维护摄影师著作权最好的方式是保存好摄影作品的原片或原始文件,原片或原始文件显示的完成时间对于自身权利的保护是非常有利的。另外可以及时申请著作权的登记,便于在原片或原始文件信息丢失的情况下证明作者身份。

  在李文锐看来,此次事件不仅揭露出图片版权行业的垄断、版权销售、勒索式维权等诸多乱象,也暴露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目前存在的困境。

  “最大的困境在于维权成本过高,公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李文锐认为,当前,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导致侵权主体的模糊,要获取侵权主体的信息成本相对较高,并且有时还需通过第三方平台在海量信息中查找侵权主体。而在找到侵权主体后,公民面临的问题就可能是维权成本过高、审判周期过长,一旦作品本身的价值和赔偿金额甚至比不上维权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很多的著作权人会因此不了了之。

  浙大城市学院法学院教授曹兴龙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知识产权保护的困境同时也是其它权利保护共同面对的困境。解决这一困境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政府要加大针对知识产权的教育宣传力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企业则要提高维权意识,加强知识产权方面人才的培养。

阅读全文
id_1广告位-300*300